- S) x) n/ v9 t; H. A關(guān)家勢大人害怕,0 m, l& Q; }$ R# L
南家生意遍天下, 3 m x' ?( }7 m# M; v& S7 T# Q* c+ Q# R景家出入花花轎, * a. K3 z5 H6 Y% a. O0 @王家的租車不下套。) O: B6 T! q, P8 o
+ R1 x" g1 s; D' j( o1 ^戶縣曾經(jīng)流傳過這樣一首民謠,這民謠里面的王家,就是曾經(jīng)的戶縣首富王文軒。我們下一站,便是王文軒故居。我看了一下手上的資料:王文軒故居,位于甘亭鎮(zhèn)西街火神廟巷23號,坐東向西,東西長56.5米,南北寬22.6米,占地1276.9平方米。整個院落由南北兩院四進(jìn)四合院組成,一共有七間的跨度。 : P8 q( q; g0 o& Q r, M# b Z" W, A8 E
我們進(jìn)入這座大宅院,是從南院的門進(jìn)去的,小門樓開在前廳房與廳房南山墻之間,為一間磚木垂花門,小青瓦屋面,清水脊,正中安有一合兩扇實木板門,門上有32個鐵泡釘和一副鐵門鈸,門環(huán)。門楣之上有磚雕文字,已辨別不清,且不管它。 1 \$ P: a) z, Y5 K* R) j1 g2 E$ f0 y; v( L" i; v
進(jìn)院子細(xì)看,南院比較完整,有個小門樓、前廳房、廳房、樓房。前廳房三間,硬山頂,小青瓦屋面,灰陶脊。廳房三間,硬山頂,青瓦屋面,灰色的屋脊,額枋刻有三層透雕吉祥花草圖案。廈房一間,樓房三間,為露明式二層閣樓,硬山頂,小青瓦屋面,灰陶脊。明間二樓板壁可識,其余已非原貌。外面斜靠著一個笨重古老的木梯,顯然是有些年代了。一個老太太說:“你知道不,前廳房就是以前王家的仆人住的,廳房是家里的客人住的,樓房是家里長輩住的,兩邊這廂房,是兒子孫子一代住的,后面還有樓房,就是沒有出門的姑娘住的,你們到后面看去,后面還有后花園呢,園門都在?!蔽覀兣苋タ矗挥袀€園門,卻早已沒有了“地主家的后花園”,代之的是一片荒廢的空地。0 F% b( G0 o, q. A. P- b8 N
; K: f$ N+ w7 A5 S+ y: s
南北兩院由三個圓拱門相通,可以來往。 ( a( l5 a8 S+ b7 t. { `$ K5 h , B; v9 ] ?; L# \) a7 P6 F0 h北院,東邊是前廳房三間,硬山頂。接著往西走,是廳房三間,穿過一個狹小的過道,后面是樓房,為三間露明式磚木二層閣樓,閣樓保存得基本完好,中間一間開著兩扇門,兩邊有兩扇隔扇花窗,與二層板壁相接,上房尚存,但里面已經(jīng)住的是租房的房客了,我們也不便打擾,即使進(jìn)去看,屋里也早沒了原先的家具擺設(shè)。北院與南院,中間有個雕花的園門相連接,在每一進(jìn)屋子的中間,也有園門相連,現(xiàn)在我們看到的,已經(jīng)是封住的殘垣。我們印象最深的,就是這個大院子,中間的過道很狹窄,每一進(jìn)房子中間都有個非常小的院子,低于房子很多,中間有排水的滲井?;蛟S是為了防止家人、仆人著急的時候也不能大步奔走,更沒有寬敞的院子供他們雞飛狗跳,隨時都要保持大戶人家的風(fēng)度和家教。* ^$ }5 M9 X# J/ K% F
+ _1 \5 {1 y: }7 S4 |5 j L" t! G9 h
所有的房間,我們都沒有進(jìn)去看,因為我們知道,這里已經(jīng)不再是戶縣首富王文軒的家,那么,所有的他那個時代的家的影子,也就只剩下房子沒有逝去,像一個故事輪廓一樣,供人們想象。% d( e9 Z, } h' N9 I p4 a
6 p# c( [. h9 ^( u- O0 V
( o x3 o4 o. X( ?) Y
王文軒故居舊事 n* F7 T: r8 Y5 F講述者 王建樂(王文軒孫)0 }/ Q; T N [0 Y x! e. M
家有家規(guī) 誠信仁義 * M. k. e! m+ ^% U5 ^/ }) H & Q _& J4 U4 C7 w說起我家自己經(jīng)營的永記,我就想起來那個山西“把式”,他是我太爺爺手里的“把式”。我印象中,他是個中等個,不太言語。永記是不是跟山西的永記有關(guān)系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都沒辦法考證了。我家的字號,分離了好多次,后來店鋪做大了,聘他經(jīng)營著我家的店鋪,每年預(yù)算之后,分紅方案,都會給我爺爺一個交代,我們店里有他的股份,按照他的收入占據(jù)多大的股份。他經(jīng)營著“永記”店,做布匹買賣,一直經(jīng)營到公私合營。原先的人,把店鋪稱作“高房點”,一般店鋪,都是土坯的柜臺,柜臺高出外面很多,山西掌柜給我家安裝了玻璃柜臺,他做生意就很紅火。后來這個掌柜的,還來過我家,1957年公私合營的時候,他來問過他的股份。山西人講究仁義信譽,后來離開我家的時候,把賬盤清,帶了一把算盤一桿秤,給我爺磕了幾個頭,走了。他的名字我記不起來了。這個要問弋大呢。弋大是我家以前的管家,我叫他弋大。 : B8 C4 z, f( H3 d* J4 M# J1 x# e/ A8 b" `" k t
我爺爺是個讀書人,我印象中他性格溫和。我家的興盛和他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,他讀書回家后一直經(jīng)商,而且善于經(jīng)商。我爺爺有弟兄兩個,太爺爺王定邦把家產(chǎn)分成了兩份,二爺爺不善經(jīng)營,后來把家產(chǎn)撲騰散盡。聽說,他經(jīng)常虧損了之后,我爺爺都想辦法幫扶他,有一次,我爺爺扶持他,給他量了些米,讓他去賣鏡糕,結(jié)果還是賠了精光。 ! {! }4 K* T/ {+ ]) ^2 c+ ]) k9 e# ?% N% _
聽我父親(王世鐸)說,我爺爺曾和別人打賭,看見路上有人挑著一擔(dān)柿子,有人就問,你敢不敢把他的柿子盤下來?我爺爺二話不說,盤下了柿子,不一會兒,就有人圍了上來吃柿子,吃完數(shù)著地上的柿子蒂給錢,結(jié)果,真的賺了不少錢。我家里還開過當(dāng)鋪?,F(xiàn)在我家里還放著當(dāng)年當(dāng)鋪里的大木牌“當(dāng)”字,很沉,估計是楠木的。 , M4 o3 R; s! q ! U* R' k# X5 L; G4 U聽家里說,我爺爺那時候家規(guī)很嚴(yán),這么大的家,只雇了兩個女傭,我家的鋪子,家里人是不能隨便去的,更不能到店鋪里面拿任何東西。我家主要是以收租子、經(jīng)營土地為主。我曾經(jīng)問過我爸,你整天買那么多土地干啥,不能吃不能喝,父親說,這是爺爺立的規(guī)矩,土地是最讓他安心的。那時候,我家收佃戶的租子,設(shè)立了好幾個收租點,都有管家每年雇人收租子,我家的人都沒有到地里去過,甚至不知道家里究竟有多少地,家里有長工多少,馬匹有多少,我都不知道。我只記得,每年管家都給長工發(fā)一雙草鞋、蓑衣、雨帽。只聽說,我家的馬車排著隊出去,風(fēng)光得很,沒有誰家的馬比得上。 / Q9 R) [2 e) |5 W/ @我爺爺很重視我父親、伯父的教育,我伯父上過延安抗大,是個革命者,后來去復(fù)旦大學(xué)從事教育。我父親讀的是西安高中,父親說,管家趕著轎車把他送到學(xué)校,放假再接回來,平時是不回家休息的。我父親讀書回來,開始接手家里的生意,大概一年多,就公私合營了。后來,我家的院子在1959年至1962年曾作為“地主莊園”博物館對外開放。 " L' T& ]2 p% l# s: z0 e# T: x 9 ^6 i9 j @6 [* x2 n這些都是我逮到的只言片語,其他的事,我都不知道了。4 c$ b% B& G3 z8 T* Z$ W# f
# C. d+ A- W, l7 L, p我的爺爺是地主 12院街房13頃地 4 A4 q' P. X! b: v7 X: m5 @& t) {& L6 v* c# @+ p, |9 W1 t' I) C
我爺爺王文軒。以前讀了很多書,他從西安讀書回來,就開始經(jīng)營家里的家業(yè)。你們看到的這房子,是我爺爺跟別人換了院子,重新蓋的。; X- O2 ]6 k' e; N& e5 H, o8 L
. R1 m& M8 h% Z- }9 f0 Y" e9 o1 `& s
我爺爺那會,家里養(yǎng)了很多匹馬,你們看到的這一片房子,都是我家的房子,臨街的這一溜,是我家原來的馬坊、柴房。我家還養(yǎng)了一匹赤兔馬,每年都要給馬放一回血,防止馬太肥了。我聽老人說,我家的房子,規(guī)模不光是這些居住的房子,街口,我們家有12院街房,都是四合院,有水地和旱地13頃地。水地邊上,有我們家自己的水磨,糧食打下來,就可以磨成面。旱地那塊,有我們家的油坊。每年農(nóng)耕的時候,我爺爺都是吩咐長工們先把他們家里的莊稼收完,才開始收我們家的莊稼?,F(xiàn)在看來,這是我爺爺這個地主和別人不同的地方,他懂得用人和經(jīng)營的策略。我們家的店鋪,大部分都租出去了,有鐵匠鋪、雜貨鋪、藥鋪等等,只有一家永記是我們自己經(jīng)營著的,在縣城西沂順永、沂順德、永記三個老字號,就是我爺爺清末民初時開起來的。, J6 t, @+ U, P; e/ K; {, d- s0 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