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國企十八大代表:人均收入7萬元比較低
! \0 O0 ?! T* W4 k, I& d, |正文我來說兩句(18396人參與)
7 g! n! P. C# e' t7 C2012年11月14日17:49來源:21世紀網-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
# X0 A" N& R j打印 w# W* W/ Y/ N0 X- I9 Z2 Y0 `2 @
字號
+ N% y! @3 b0 Q保存到博客
3 r( k8 z* |+ | 核心提示:“聽說國企領導層的年薪很高,特別是電力、金融方面的大型國企,同樣的職位,人家僅年終獎就比我一年的工資還多?!?font class="jammer">: [4 c$ n A. c7 v
十八大報告就深化國有企業(yè)改革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(fā)展等主題作了深入闡述,受到了中央企業(yè)系統(tǒng)的十八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
{' q+ ]# _9 i" y- e相關公司股票走勢7 z& T! z( K2 v$ s, T+ t
( Z' ?* ?% U: c
中國建筑3.25+0.051.56%
# G* ~- ]/ i4 T& _# ~三一重工7.62+0.000.00%+ g& F9 A0 W$ u/ f4 q
中國石油8.47+0.000.00%
3 G) o0 T& a7 D4 H2 a3 h; U中國石化6.09-0.02-0.33%
. n4 g2 ]* Z" F" o4 z注。) e! ^5 p/ p1 Z, r
就當前有關國有企業(yè)改革的三個熱點問題,記者采訪了十八大代表和部分社會人士,并請專家作了點評。* v$ _; p* x: N" Y/ a* Z
國企工資高不高?5 R3 ~/ V3 ~6 z6 |8 C
王夢奇(26歲,澳大利亞碩士畢業(yè),求職中):相對于民營企業(yè),我更愿意去國有企業(yè)就業(yè)。首先,國有企業(yè)工作相對穩(wěn)定;其次,國有企業(yè)相對收入較高。我有一些同學在國企工作,雖然工資只有幾千元,但年終獎卻有近10萬元,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誘惑。
' ]' L$ o2 b, V2 Q- V 施晶(37歲,北京一民營廣告公司人事主管):聽說國企領導層的年薪很高,特別是電力、金融方面的大型國企,同樣的職位,人家僅年終獎就比我一年的工資還多。
) q7 S$ j1 ?3 S1 d 熊群力(十八大代表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、黨組副書記):我們集團公司去年人均收入7萬元左右。我們10萬員工中50%以上是科技人員,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從事軍工最前沿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,人均收入7萬元是比較低的。按理說,應該人均15萬元左右,這樣才能留住一流人才。
7 C6 ^2 ]! V J& h3 d# b& E 李慶奎(十八大代表、華電集團黨組書記、副總經理):在中國經濟發(fā)展過程中,分配不公、差別過大問題是存在的。在我們集團,從主要領導到基層員工,收入差別不大,但是在發(fā)電廠可能有些差別,我們把差別控制在3倍左右。我們的分配原則是盡量做到內部控制和縮減。( [; |& E# z; n4 u1 x5 V# [
許光建(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):國企收入高不高,要客觀地看。社會上關注的是少數(shù)大型具有壟斷地位的國企,其職工特別是領導層的收入偏高。這應該是政府監(jiān)管的重要方面,要對高收入適當進行調整。事實上,并非所有國企收入都高,比如燃氣、自來水、地鐵等領域的國企,工資并不高。
. c: G& Z: h1 T ~- g: u+ V- j. H 國企和民企是什么關系?
9 ~1 I) v0 R8 g) O0 F/ k! ?7 H$ i 某民營礦產企業(yè)負責人(不愿透露姓名):像我們公司的這些礦,都是國企看不上的一些邊邊角角。國企和民企不是對立的關系,他們能干的往往是一些大項目,一投就幾十億元、上百億元,我們干不了。相反,我們能干的往往是一些邊邊角角,他們就算干,成本上也受不了。其實國企和民企是可以相互合作、發(fā)揮各自優(yōu)勢、做到共同發(fā)展的。0 R" a8 B9 b2 l0 o# ~, B
馬莉(全國工商聯(lián)石油業(yè)商會秘書長):站在石油業(yè)商會的角度看,國企和民企應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。我國經濟發(fā)展,既要有大國企的主導,也要有民企的補充。我們希望出臺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民營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實施細則。從十八大報告中我們看到了希望,希望能夠盡快落實,給民營企業(yè)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(huán)境。
% G3 O, _! ?# c& X; h0 m, M2 _ 宋志平(十八大代表、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):去年世界500強中,我國央企占43家,他們基本是這10年產生的。央企有一定規(guī)模實力,有一定研發(fā)能力,有一定國際經驗,因此有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,能夠迅速成長。這其實不是“國在進、民在退”,而是我國大企業(yè)生產和產業(yè)規(guī)模集中的表現(xiàn)。
$ c) f; l- F; t6 n8 M 很多企業(yè)以央企為核,把規(guī)模做大。這個核又通過社會資本、民營資本的進入,把企業(yè)進一步社會化。這符合經濟發(fā)展的內在邏輯,是“國在進、民也進”。民間資本進入國企,國有資本得到稀釋,通過上市、資本投入等,大家一起分享財富、分享成就、分享發(fā)展。
9 p5 v( N% R4 Y3 U6 q% g 許光建:改革開放30多年來,我國民營企業(yè)發(fā)展很快。像華為、中信、三一重工[微博](9.03,-0.02,-0.22%)和聯(lián)想等企業(yè),都是優(yōu)秀的民企,對國民經濟起著重要作用,在有些行業(yè)里是主力軍。在關系國計民生的戰(zhàn)略性行業(yè),由國企占主導,而一般競爭性行業(yè),民企應唱主角。國企和民企之間,不存在誰打壓誰的問題。6 `8 Z- e4 e5 ?4 p! M6 U; c* U
所謂“國進民退”,是一些政策執(zhí)行的問題,而非政策本身的問題。國家對民企的支持是一貫的。國企壓制民企的發(fā)展,這種情況不是主流。
9 m+ Z* u% u+ V: Q! I 國企履行社會責任夠不夠?; e0 Y& l7 I$ ^: `9 }
趙瑛峰(北京律師):作為國企,擁有一般民企所不具備的資源、能力以及國家政策支持,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。從法理上講,央企作為全民所有企業(yè),其利潤應為全民所有。從道理上講,國家這幾年做大做強央企,目的是希望他們做強后更好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,更好地服務社會。+ Q" o# f5 {' F! e9 N' ^$ h- \
王勇(十八大代表、國務院國資委主任):在實現(xiàn)發(fā)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,國企貢獻巨大。單是國資委監(jiān)管的中央企業(yè)從2003年到2011年,就累計上繳稅金17.1萬億元。不算所得稅,國有企業(yè)繳納的稅費平均每100元收入是8.4元,大大高于私營企業(yè)的3.7元和外資企業(yè)的3.5元。2011年,國企上繳稅收占全國稅收收入的38.4%。截至2011年底,全國國有企業(yè)劃轉到社保基金的國有股權2119億元,占國家社?;鹭斦杖氲?3.1%。中央能源企業(yè)克服價格倒掛困難,全力保障電力和成品油供應;電網電信企業(yè)全力投入“村村通”工程,為支持民生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。92家中央企業(yè)定點幫扶189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,占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總數(shù)的43%,而其他所有制企業(yè)沒有這個任務。另外,44家央企在新疆、40家企業(yè)在西藏開展了各類援助幫扶工作,在應對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中,在急難險重時刻,央企挺身而出,在人財物上不計成本,一些職工犧牲在抗震搶險救災第一線。( U! m( _ `; V# y1 j6 ?2 H3 i
許光建:從2006年中石油中石化上交特別收益金開始,中央企業(yè)逐步建立上繳紅利制度,這是重要的改革措施。應該說,上繳紅利政策推出是很及時的。上繳紅利的比例,大家有不同看法,需要進一步研究,究竟上交多少比較合適,每個行業(yè)情況不同,應廣泛論證。
5 `1 q# t/ ~/ o7 y5 L( ~(責任編輯:鐘慧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