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和日本戰(zhàn)時首相東條英機,兩人素昧平生,但是 “統(tǒng)一世界”黃粱大夢,使他們走到一起來,1940年9月27日,德國、日本和意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《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》,使得希特勒和東條英機實現(xiàn)“隔空”拉手。8 r Y' z6 W! L# T) G- F5 y
7 r2 d# O M# y, P. o
當(dāng)然,即便與日本“手拉手”,但希特勒還是不能忘懷日本人在一戰(zhàn)時期對駐青島德軍的趁火打劫行為。據(jù)德國外交檔案記錄,希特勒在接見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孔祥熙時,說了一段很憤懣的話——第一次歐戰(zhàn)將近結(jié)束,日本軍人乘德國駐軍無援之機劫奪青島,德國駐軍全部犧牲,此種奇恥大辱,日爾曼民族永不會忘懷,一定要清算。
* E( p/ N4 P2 R. v( t& C& D! u
# Z0 |5 t. l! O4 U 2003年,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賈存德根據(jù)選譯的檔案,曾發(fā)表《孔祥熙和希特勒的歷史密談》一文,提到了這些情節(jié),并公布了當(dāng)時會面照片??勺鳛橄L乩铡爸袊榻Y(jié)”佐證。
2 w- o% Q" |# U, F " W: n* W! C; L' ?
很多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視劇都忽略不了這樣一個事實:國際友人對水深火熱的中國難民伸出援救之手,其中表現(xiàn)較突出的,除了美國人,便是德國人。從南京安全區(qū)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到德國駐華使館的法爾肯豪森,這些挽救中國無辜百姓性命的友人,竟都是德國人。/ R6 J2 z% K' J+ S, u
" Y1 _& U2 o& _: A1 @$ t" v0 W0 s0 n8 \9 r
德國與日本同為軸心國,德國人為何不喜歡日本而喜歡中國?) [8 t/ x! Z, I W
! J5 r2 [" W6 U5 @2 s8 d5 b 這與他們的元首好惡相關(guān)。希特勒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傳《我的奮斗》,表達了對中國人的好感:“中國人不能等同靼韃人和匈奴人,他們是特殊的人種,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種。”
' V: g1 v% h, z* c
i4 I' a# |3 b6 S t 希特勒對華人好感,難道是天生的嗎?, c, e2 f9 s1 n) @/ }/ S
( _) L7 b" L1 o2 C7 g: m 非也,希特勒的喜好與生存哲學(xué),都與他的坎坷經(jīng)歷有關(guān)。
6 x/ o2 R+ A" T9 O& n: k# b. X ' Z4 ^8 T1 S9 B6 T" D6 t/ [9 N
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,曾經(jīng)提到過,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,這個家庭曾無償?shù)囊淮翁峁┙o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(xué)費和生活費用,還常常邀請他到家里吃飯留宿。
! [, d8 s0 _4 f- W3 s6 V
* m1 v6 U9 m* P' }2 j) ^ 當(dāng)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,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(lián)系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(xué),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(xué)學(xué)習(xí)。
2 H, B* R$ W3 S: a8 _ ; X4 Z8 v2 H3 s' l! X
希特勒回憶到這段經(jīng)歷,動情地寫道:“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,是讓人無法忘懷的”。
) R4 ]: J: _8 \, D % u5 [: y+ ~! F+ g- E0 v
但是,個人的好惡畢竟不能取代現(xiàn)實的國家利益訴求。雖然希特勒對日本人不感興趣,更愿意和中華民國合作,但遠東的現(xiàn)實、中日力量的對比,使他最終還是選擇和日本組合。因為此時東方乃至世界,唯有日本的戰(zhàn)斗力與德軍不分伯仲。4 S6 b' h* S5 c |
2 h" \9 _2 w) _2 i6 x. i4 I6 q 關(guān)于日軍的精神特點,西方曾作過總結(jié):他們“頑固、任性、剛毅、古怪”,同時又“不把一切危險和災(zāi)難放在眼里”。無疑,這是一支具有明顯“賭徒特征”的虎狼之師。與當(dāng)時征服世界的德軍打法不謀而合。" _# e+ E( f8 a& _4 k
/ P6 a6 b* J; v R6 Z% M
作者:程萬軍 |
|